作者群..

   10103 吳宇軒
   10104 吳宏毅
   10125 陳宏碁
   10127 陳映框
   10137 蔡易臻
   10139 黎柏均

您閱覽此blog後的感覺

人物 吳稚暉 報告人:吳宏毅



吳 稚 暉


一.吳稚暉生平

吳稚暉本名吳敬恆,號稚暉
於1865年出生在中國江蘇武進和中國江蘇無錫交界處的雪堰橋
卒於1953年10月30日台北市


稚暉雖是舉人,但在接觸西方文化後,思想傾向於無政府主義,後來參與孫中山主導的國民革命,孫中山信仰太平天國老兵故事即是出自吳敬恆所述。
曾在蘇報案(蘇報案,指1903年6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當局應清政府要求,以鼓吹革命的罪名拘捕章炳麟、鄒容等人,並查封蘇報一案。)中被誤認為是告密者;也是早期國民黨內部極右派西山會議派成員之一。
吳稚暉能廣納各文化思想,且能順應當代的思潮發展,是當代難得一見的知識份子,

1911年後,多從事文化運動,提倡國語注音與國語運動。
不過他積極投入的國語注音,來一開始是為了自己不識字的妻子袁榮慶爾發明便於書信交流的「豆芽菜」文字,今稱「注音符號」,仍於台灣及海外老華僑間通行。
除了文化運動外,他也為蔣中正的親信之一,更為蔣中正之子,蔣經國視吳稚暉為老師,所推行政策部分出自其手。

這段期間,吳稚暉還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並發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呼籲中國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讀方式留學。「勤工儉學」運動造就了很多青年才俊,譬如周恩來、鄧小平等

吳稚暉可用放蕩、不修邊幅形容,經常睡大車店,甚至在住所周圍的空地上方便。



二.吳稚暉的有趣事績 :


輕時留學日本,在留學生大會上,他上臺大罵西太後慈禧,罵到一半時,不小心鬆了腰帶,褲子掉了下來。他不慌不忙提上褲子,照罵不誤。

吳稚暉最有名的“絕活”還是罵人。
他寫文章,髒話連篇,極其難聽,“正言斜語、國罵村罵、市井俚語”,全部用上。如果他只罵你是“豬狗”,那是最最輕微的髒話了。

另一次,蔣介石攜宋美齡前去拜訪他,他不喜歡宋的打扮,命令家人鎖門關窗。
蔣介石的侍衛在外面叫了半天門,他大怒之下推開窗戶,指著蔣大喊:“吳稚暉不在家”。

脾氣如此之臭的吳老先生,卻也有大度的時候。
一次,在一個討論漢字注音符號的大會上,一名叫王照的學者與他爭辯到面紅耳赤,突然破口大罵他“老王八蛋,只知道嘻皮笑臉”。
眾人大驚,以為必將引發罵戰,誰知這老先生嘻嘻一笑說:”哎呀,你弄錯了吧,姓王的不是我,我姓吳。”
這就是吳稚暉先生的長處啊。

曾對人說,自己“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國事是一定不可不問的”。
雖然他被挂了許多虛職,但是從來都不到任。他一生只領著一份中央監察委員的薪水,卻從不去辦事,緊急公文送來,他就胡亂簽署。

而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和鼓吹科學精神上。
儘管年過五旬,他仍然不斷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鼓吹科學和工業文明。
到了60歲時,他還為《民國日報》的《科學周報》寫了許多生動幽默的“編輯話”。
對科學、理性和社會進步的肯定和傳播,以及對所謂“東方精神文明”及其落後現實的批判,成為他終身努力宣揚的思想。






1946年,國民政府宣佈結束訓政階段,在南京確立了《中華民國憲法》,隨後蔣中正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圖為吳稚暉擔任制憲代表主席,將《中華民國憲法》遞交給蔣介石。
這個歷史時候所拍攝下的照片,至今仍然是台灣歷史教科書裏的重要圖片。
因此,很多台灣對他的印象是「制憲大老」。

1953年10月30日深夜,吳敬恆逝於台北,享年89。
蔣中正題詞「痛失師表」,12月1日,蔣經國遵從其遺願,將骨灰灑向金門南海。
隔年,連基座高達四公尺以上的銅像於臺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東路交叉口圓環豎立,成為當時台北市的地標之一。
1990年代,該銅像因政治風氣與整頓交通等因素被拆除,銅像今放於士林至善公園。
然而,著名歷史作家李敖曾在《李敖笑傲江湖》中提到是蔣介石不願吳稚暉死在10月31日蔣中正的生日,而於當夜11點28分將其氧氣管通通拔走,使吳稚暉提早死亡。

0 意見: